1 梁启超与和文汉读法
清朝,政治改革运动戊戌变法(1898)失败后,宣扬以日本作为改革模板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逃亡到日本。写了很多关于日本的消息送到清朝,并劝说人们到日本留学。学习西方的学问,不直接向西方学习而是通过日本学习的理由之一就是两国语言相似(被称作“同文”)。张之洞的『劝学篇』(『勧学篇』)中,有关于半年就可速成习得的记述,梁启超也认为,日语不用学习也可以,他们通过这种方式促进了赴日留学的发展。梁启超在来日不久后便编纂了『和文汉读法』(『和文漢読法』)。之后,借用此书名的日语学习书接连出版,『和文汉读法』(『和文漢読法』)也广为人知。请调查一下本书的特征。
2 宏文学院
明治时期,近邻国家纷纷向迅速完成了近代化的日本打探,希望日本能够接收留学生。应朝鲜之托,福沢諭吉(庆应义塾)接收了来自朝鲜的留学生;应清朝之托,嘉纳治五郎(高等师范学校)接收了来自清朝的留学生。这被视为近代日本接收留学生的开端。嘉纳为清朝留学生设立了宏文学院。到1909年学校停办为止的7年间,入学者有7192人,毕业生有3810人。宏文学院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呢?请以当时的教学计划、教授法、教材,教师和学生为中心请总结一下日语教育的相关情况。
3松本亀次郎
在清朝留学生的教育机关-宏文书院执教的有,松下大三郎、三谷重松、松本亀次郎等,他们被后世称为国文法的大家及中国人留学生之父。其中应嘉纳的聘请,37岁才开始教授留学生日语的松本龟次郎,深切认识到中国近代化所需人才的培养的重要性。为此,他致力于日语教育的发展,并为众人所知。请调查下亀次郎的功绩,以及他编纂的日语教材的内容。
4 清国留学生部
清朝来日本留学的情况,从1896年的14名(包含候补的1名)开始,到1905年,留学生数量上涨到了8000人。1907年,作为清朝留学生教育的指定校,以宏文学院为首,包含现在的早稻田大学,法政大学,明治大学等19所被确认。这些机关设置了“清国留学生部”,对清朝的留学生进行教育。各所大学施行了怎样的留学生教育呢?请调查下以日语教育为中心的教学计划及具体的教育内容。
5 面向留学生的日语教科书
随着日俄战争后日本留学生的增加,日语教育的需求也逐渐加大。当时日本国内的日语教科书是面向传教士、西洋人的,没有面向“同文”的留学生的日语教科书。因此,这个时期作成了大量的教科书。当时的日语教材有什么特征?与现在教材比有什么异同点?请总结一下。
6 清朝女子留学生与实践女学校
最先接收女子留学生的是实践女学校的创设者下田歌子。在欧洲留学期间就强烈希望东亚地区结成一体的歌子,设置了清国留学生部,并于20多年间接收了近100名女子学生。调查一下下田歌子留学生教育的理念和教育内容。
7 中国的东文学堂(日语学校)
面对内忧外患,迫切需要培育熟知海外情况人才的清政府于1862年设立了教授西洋语言和学问的京师同文馆。这里的日语教育开始于甲午战争(日本称为“日清战争”)后的1897年,是在京师同文馆设立35年后。被称为“东文学堂”“东文馆”的日语学校,在维新变法的驱动下,在中国各地开展起来。请总结一下当时日语学校的设立背景、教育内容、教师及学生的情况。
8 传入中国的和制汉语
汉字是从中国经过朝鲜半岛传到到日本的,但是到了明治时代,日本接纳了西洋的科学、思想和学问,作成了大量的和制汉语,这些又被输出到了中国和韩国。当时的和制汉语是什么?它的成立过程以及传入中国的途径是什么?请总结一下。
9 [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
为了教育的近代化,向日本谋求留学生教育的是清国,但不料,没有得到通过派送出去的留学生揭开现代化的那一幕。那些留学生在日本生活是不平坦的。从日本社会孤立,也发生回国运动,还有在日本断绝生命的人。那个契机中的一个是[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1905)。收集关于这条规则被实施的经过和此后的影响。
10 中国人留学生政策
[対支文化事業特別会計法]被作为在义和团事件赔偿金额的主要资金被制定,预备教育以及日语教育为中心的中国人留学生政策被推动了。在这个政策下,收集日语教育是怎样被展开的。
11 潘佩珠
在紧接着日俄战争结束的1905年,抗佛家粉丝来向日本请求武器的支援。[中国已割让我国给法国,..只有日本是黄色人种,先进的国家,战胜俄罗斯后,培养日益增大的野心。.. 他们会高兴地援助我们吧]为了革命而来日本请求援助,由于梁啓超的介绍接触到了犬养毅以及大隈重信了。但是,为了独立,培养人才才是当务之急,扩展鼓励日本留学的东游运动,从越南召集学生到横滨。现在在越南的donzu日语学校由此而来。概括这场东游运动是一场怎样的活动呢?
12 南部特别留学生
从1943年到1944年第一次国费留学生来日的人数是205名。他们是从东南亚的日本的占领地邀请来的,并且包括当地的有势力者以及政治家的弟子。聚集了各地担负[大东亚共同繁荣圈]的将来的人才。来日后的第一年,在国际学友会学习日语,次年在高等师范学校等地接受预备教育,第三年以后按照专业分配到各大学。在他们之间也有,战后,在祖国就于要职,作为知日分子与日本交涉。收集关于当时的花纹以及战后的活动,被作为采访文章作为手记出版,关于第一次国费留学生在国际学友会受到的日语教育的内容和他们的战后在日本的活动。
©2014 Yoshimi OGAWA